暑未退,秋意临。8月8日,
迎来今秋的第一个节气——立秋。
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,
预示着秋天的到来,
从这一天开始,天气在逐渐转凉转燥,
雨水渐多,气候多变。
俗话说,“立秋养好生,冬天不生病。”
那么立秋后应如何健康养生呢?
立秋后高发的常见疾病
1、消化系统问题。有些肠胃比较弱的人可能会容易出现腹泻等情况。
2、皮肤问题。一些慢性皮肤疾病容易在这个时候发作。
3、肺本身的问题。部分人肺虚、肺弱,容易有咳嗽的表现。
立秋养生,重在收养
谨防秋老虎
今年立秋仍处在“三伏天”内,暑气一时还很难消。此时节,大家要密切注意天气预报,一旦出现“秋老虎”,要注意防暑降温。
收敛阳气
立秋后,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、沉降,人应当开始做好保养阳气的准备。早睡可以顺应阳气的收敛,早起可使肺气得到舒展。另外,早睡早起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,预防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发生。
防燥润肺
秋季干燥,很多人会出现口干舌燥、皮肤变干等症状,因此立秋养生首先要防燥,平时多喝水,适当吃一些能够滋阴降火、润肺生津的食物,如萝卜、荸荠、梨等,减少辛辣刺激性、油腻食物的摄入。
护腰护颈
立秋之后,早晚较凉,稍不注意,就会出现腹痛、吐泻、伤风感冒、腰肩疼痛等症状。久处空调环境中的人们要经常喝点姜汤,生姜具有发汗解表、温胃止呕、解毒三大功效,可有效防治“空调病”。
解暑养胃
虽然夏天的炎热已经过去了,但是还未出伏天,解暑一类的食物不能直接从餐桌上去掉。喝绿豆汤能够补充人体内所需的水分,减少人体汗液的流出。
适当运动
秋季气候变化较大,是感冒频发的季节,因此要注意锻炼身体,可以根据自己身体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一些适当的运动,以此增强体质。
上一条:预防失眠五法
下一条:春季养生,应注意什么? |
返回列表 |